身份证号码格式
中国居民身份证号码详解
在中国,居民身份证号码如同每个人的身份名片,由18位字符组成,遵循严格的国家标准(GB 11643-1999)。每一位数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共同构成这一独特的标识符。
一、身份证号码结构
1. 地址码(前6位):
开头的两位代表你的所在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紧接着的两位则标识你所在的地级市(区、盟、自治州),最后两位则具体到县(县级市、区、旗)。例如,`110105`就代表着北京市朝阳区。
2. 出生日期码(第7-14位):
紧接地址码之后的是你的出生日期。格式是`YYYYMMDD`,即年4位、月2位、日2位。例如,`19900315`表示你的生日是1990年3月15日。
3. 顺序码(第15-17位):
这三位中的前两位,表示在同一地址区域内、同一天出生的人的顺序编号。而最后一位,奇数代表男性,偶数则代表女性。例如,`711`中的末位`1`表示这位持有身份证的人是男性。
4. 校验码(第18位):
这位校验码是根据前17位的数字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得出的,它的值在0-9之间,或者是X(代表数字10)。它是用来验证身份证号码的有效性的。
二、示例解读
以身份证号 `3157112` 为例:
地址码 `110105` 指向北京市朝阳区;
出生日期 `19900315` 显示生日为1990年3月15日;
顺序码 `711` 告诉我们这是一位男性;
校验码 `2` 则是对前面信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的结果。
三、注意事项
验证身份证号码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过官方接口或标准算法来核验校验码的真实性。也要注意地址码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查询官方行政区划代码来确认。
出生日期需要符合实际,如月份不大于12,日期不大于31。
当校验码计算结果为10时,用特殊的罗马数字 `X` 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1999年之前,身份证为15位(出生年份仅保留后两位,没有校验码)。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升级为了现在的18位版本。
希望每位中国公民都能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并了解它的每一个数字背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