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怎么来的中国?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烹饪的

娱乐八卦 2025-04-22 23:23www.178767.com娱乐八卦

玉米的起源与影响

玉米,这种在美洲墨西哥原产的美味谷物,随着全球航海业的繁荣,开始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玉米有许多别名,如玉蜀黍、棒子、包谷等,这些名字反映了它在各地的不同称呼,也展现了人们对这种谷物的多元认知。早在公元1511年,玉米便被最早带回欧洲,随后,葡萄牙人带着玉米种子来到亚洲。

明朝时期,玉米开始传入中国。虽然明朝廷最初因为与满剌加国的友好关系而拒绝了佛朗机国的进贡,但玉米仍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博学多闻的田艺蘅首次见到这种被称为“御麦”的植物,并详细记录了其形态与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御麦”逐渐被称为“玉麦”,并在中国大面积种植。

玉米的适应性极强,能在多种气候条件下生长,如今已成为重要的谷物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美食,还具有酿酒、榨油、制造饲料、工业酒精等多种用途。玉米营养丰富,口感清爽,深受人们喜爱。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生物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

在中国,玉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些年,它是人们的主要食物,可以做成锅贴饼子、玉米粥等主食。还可以制作煮玉米、烤玉米、爆米花等小零食,为人们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提供了美食享受。

东北人特别钟爱半成熟的玉米,他们用新鲜的玉米制作一种独特的玉米蒸糕。把玉米棒子掰下来,削下鲜嫩的玉米,与鸡蛋、食用油、葱花、食盐等配料搅拌后,放在洗净的玉米皮上蒸熟即可享用。还可以把鲜嫩的甜糯玉米烤着吃,考验人们的耐心和火候掌握。

玉米从外表到内心,逐渐熟透的过程,也是一种等待和期待的过程。最终呈现出的美味,糯香、清香中弥漫着一种焦糊之香,让人回味无穷。这个舶来品,虽然在神州落地扎根不足五百年,却与中国人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