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定期存款余额大增
一、定期存款的增长狂潮及结构特点
1. 总量狂飙突进
在2023年,我国23家上市银行的定期存款余额飙升,达到了惊人的99.36万亿元,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16.8万亿元,增速高达20.33%。其中,个人定期存款的增速更是迅猛,同比增长了22.28%,而公司定期存款增长则为17.72%。国有大行在这场增长狂潮中表现尤为突出,六大行的存款总额增长了14.34万亿元,增幅达12.03%,其中工商银行的总存款更是突破了惊人的30万亿元。
2. 定期化趋势愈发明显
在大型银行中,四大行的定期存款占比首次均超过了50%。具体来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2023年末的定期存款占比分别为57.7%、54.1%、53.61%、53.3%。而在中小银行中,如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零售定期存款和个人定期存款的增长势头也十分迅猛,显示出居民对于定期存款的强烈需求。
二、背后的驱动力量
1. 居民风险偏好降低
疫情的影响以及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强,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居民储蓄意愿的提升。与此股市的波动也让许多投资者开始转向更为稳健的存款市场以规避风险。理财意识的提升也在近五年来持续推动居民选择定期存款作为主流的投资方式。
2. 利率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
市场利率的下行趋势促使居民通过长期定存来锁定较高的利率。在银行的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部分银行暂停了长期限大额存单的发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存款需求的旺盛。
三、对银行业的影响全面展开
随着定期存款的激增,银行业的负债端压力也在增大。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中小银行不得不下调存款利率,这涉及到活期、定期以及大额存单等产品。而存款结构的变化也在倒逼银行调整其资产配置策略,这可能会对银行的净息差及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定期存款的激增是宏观经济波动、居民行为变化以及市场利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推动了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