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一首充满历史深沉与边塞孤寂之情的词作。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生动的情感内核,成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代表作之一。
一、词作背景与原文
该词创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纳兰性德奉命前往遥远的梭龙(今黑龙江地区)巡边。时值深秋,他途径边塞,眼前的苍茫之景引发了他对历史兴亡与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慨。原词如下: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二、词句赏析
上片描述了纳兰性德的孤旅生活和边塞的苍茫景象。“身向云山那畔行”开篇即点明他的行程方向,而“北风”则烘托出边塞的肃杀氛围。“吹断马嘶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苍凉与词人内心的压抑。
下片则通过“晚烟”“斜日”等意象勾勒边塞黄昏的萧瑟图景。“荒戍垒”“旧关城”蕴含着历史沧桑,引发人们对征战往事的追思。而“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直抒胸臆,将个人的羁旅之愁上升为对历史长河中无尽纷争与遗憾的叩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
三.艺术特色与情感内核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以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虚实相生的时空感和“幽恨”的双重内涵而独具魅力。全词以边塞秋景为骨架,融情于景,如“北风吹断马嘶声”借风声渲染孤寂。上片实写旅途见闻,下片虚写历史联想,从“深秋远塞”到“古今幽恨”,形成了强烈的感染力。
四、后世评价
被誉为“清初边塞词绝唱”的这首词,展现了纳兰词“哀感顽艳”的独特魅力。其苍凉深婉的风格与苏轼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更是成为表达历史悲情的经典之笔,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不仅是对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祈求。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塞的孤寂和历史的沧桑,也让我们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