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太医真的都是都给皇帝后妃看病的吗?
在古老的北京城中,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清太医院。它坐落在正阳门内,东江米巷的深处,也就是今天的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走进大门,你会被那庄重的氛围所吸引,“太医院”三个大字赫然入目。
在这里,你会看到两大古朴的建筑,左侧是土地祠,右侧是听差处。那么,这个太医院在古代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明清时期的太医院,功能丰富多样,它集卫生部、总医院、医学院和保健局于一身。从康熙帝因服用金鸡纳霜治愈疟疾的历史,到多德福医生为慈禧太后诊病开药的记录,太医院始终坚守中医中药的根基。
御医的职责繁重而神圣,他们负责侍直、进御、扈从等八项主要任务。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是民间名医或有职衔的举人、贡生等。如北京同仁堂的创始人乐显扬曾在太医院任职,其子凤鸣承袭父业,历经数代,同仁堂一直是太医院的供应者。太医院的御医选拔严格,需要精通医理,且必须愿意为宫中效力。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录用为医士或医生。他们的晋升同样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考试内容不仅涉及医学知识,还受到八股文的影响,注重书法和字迹。
谈到御医的薪资待遇,虽然看似优厚,但与他们的职责和地位相比,实则偏低。在宫中为皇帝治病的过程也有许多规定和程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太医院的药房储存着丰富的药材,这些药材由药商采办,内药房医生精心炮制。药房的名目繁多,各有其职能。如御药房主要负责为皇室成员提供药品,而寿药房则可能更多地关注养生和保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许多名医曾在太医院任职,但并非所有御医都是名医。受限于当时的医学观念和条件,解剖学并未被广泛接受和实践。仍有一些医学家如王清任和唐宗海,他们在医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
清太医院是古代医学的宝库,这里承载着无数医学家的智慧和努力。走进这里,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