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真搞笑,费劲心机废除汉字现在却又想
汉字之魂:韩国的纠结与反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作为文化之魂,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不同于西方的字母体系,汉字所蕴含的要素丰富而独特。在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波及四方,汉字亦被周边国家所采纳。韩国,作为其中之一,曾历经汉字的兴盛与衰落,引人深思。
回溯历史长河,半岛的北部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管辖地,称为汉四郡。而南部则有三个小国,即三韩。自那时起,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便深入。韩国,作为一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汉字的使用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一历史记录或许还会更为久远。
隋唐时期,新罗王朝的士大夫们普遍精通汉字,其水平之高令人赞叹。曾有新罗使臣写下诗句,令大唐文人都难以辨识其外国身份。这样的汉化程度可见一斑。朝鲜王国在入主中原后,甚至自称小中华。与此国和琉球国亦有类似的自称。
甲午战争后,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自然推行有利于自身统治的政策。二战结束后,韩国重新获得独立。1948年,韩国开始逐步废除汉字。从此,汉字在韩国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
废除汉字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学习历史和古文字专业的韩国学生,若不懂汉字,将无法阅读古籍。在韩语发音中,许多音节源于汉字音节。废除汉字后,这些音节与新韩文难以对应。韩国的春节习俗中,贴对联是重要的一环,而这对联必须是汉字。许多韩国家庭需要专门寻找人来书写。
尽管废除汉字,但仍有一些韩国家庭选择为孩子报名参加汉字补习班。因为不懂汉字带来的弊端逐渐为更多人所认识。一些韩国学者也注意到了取消汉字后的问题,建议恢复汉字教育。目前,汉字已成为中学教育中的选修课程。
与韩国相比,日本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精明,他们保留了许多必要的汉字。据我在韩国的大学同学(一位汉语教师)所说,韩国普通人其实很容易接受汉字。
汉字的废除与复兴,是韩国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转型之间的一次深度纠结与反思。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看到了对于文化根源的珍视与对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心理。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