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大唐国力骤减、大片国土丧失,为什么却
对于唐朝而言,安史之乱无疑是一场致命的打击,犹如毒瘤侵蚀,使得这个曾经雄霸天下的帝国元气大伤。这场战役的爆发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的提前发生,如同一种疾病的早期发作,为唐朝提供了早日治疗的机会,从而为其续命。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风趣的视角,深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
在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其影响力可谓波及四方。除了无法向东扩张的海洋之外,其在东北、西北均全面出击。以营州为根据地,唐朝在东北与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展开激烈的战争。在西北,以陇右为军事基地,与争夺西域和青海的战争也是长期持续。在南边,与新兴势力在云、贵、川的边境界上也是战火不断。可以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全面战争时代。
看似盛世的唐军四处出击,其实已经不堪重负。扩张政策严重消耗了唐朝的核心利益——中原农业经济区的繁荣。农业经济的繁荣需要安定的生产环境,长期的战争不仅消耗财富,也影响劳动力在农业上的投入,更使得国家对自己核心区的治理受到忽视。
当时,对外扩张的政策占上风,形成了重外轻内的格局。有前途的官员都奔向边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种环境下,边塞诗人层出不穷,而愿意治理中原核心区的人才却日渐稀少。要知道,内政的不治才是亡国的根本。
安史之乱本质上是对帝国扩张政策的反噬。帝国重外轻内的政策犹如一颗,虽然提前引爆,但却避免了其成为帝国的癌细胞。安史之乱后,唐朝将重心从对外扩张转向了中原农业经济区的治理。虽然唐朝丢掉了边境地区,但农业核心区得以保存。这一时期,唐朝扔掉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赘肉,虽然看似不再雍容华贵,但却更加结实和持久。
令人惊叹的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又坚持了一百五十年。这一百五十年间,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如回纥、吐蕃等纷纷陷入内乱或崩溃,而唐朝依然屹立不倒。直到时代变迁的840年前后,唐朝虽已显疲态,但依然坚挺。直到后来才又坚持了70年之久才最终落幕。可以说,唐朝以其坚韧和毅力,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