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说李诵是唐朝最惨的储君 苦熬20年瘫痪
为何说他是最惨的储君,又是众人羡慕的目标?接下来,让我为您揭晓这段深入人心的故事。

古代皇权,乃是众生仰望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那个位置充满了致命的诱惑,使得许多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争夺。在封建社会的多位帝王中,大多数皇帝都是从储君的位置起步,等待继位的那一天。这一过程漫长而艰辛,也有一些心急的皇子,不惜对亲父下手,可见在皇权的诱惑下,人性的脆弱暴露无遗。
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位命运多舛的储君。他苦等了20年,终于梦寐以求的皇位,却仅在一年的时间内便选择了让位。究竟是何原因呢?
封建时代的帝王之争,残酷无比,兄弟相残、父子反目成仇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皇位继承人有严格的审核制度,但再严密的制度也有例外。例如李世民,他通过“非法”手段上位,给后世子孙树立了不良示范,纷纷效仿。
唐顺宗,名正言顺的太子,相较于唐朝大多数太子而言,他的经历还算幸运。德宗继位当年,便下诏封他为太子,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太子生涯。在这期间,李诵亲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见识了藩镇割据的混乱,也目睹了大臣们的尔虞我诈。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执政能力,历史评价他“慈孝宽大,仁而善断”。
李诵不好美色,却对各种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擅长书法。每当德宗赠诗给群臣时,大多出自李诵之手。公元783年,叛乱愈演愈烈,德宗无奈迁都逃亡,李诵在后方叛军,身先士卒,为德宗争取了逃跑的时间。
李诵的太子生涯也曾遭遇危机。郜国公主的女儿是李诵的妃子,这位郜国公主因自己显赫的身世,生活放荡不羁,与许多大臣都有私下来往。此事被揭发后,传闻郜国公主不仅生性,还时常玩弄巫蛊之术。加上有人诬陷是李诵指使,德宗愤怒之下曾当众打骂李诵,甚至动了废太子的念头。
好在众多大臣的劝阻下,李诵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在这20多年的太子生涯中,李诵一直小心翼翼,从未敢发表任何叛逆言论。他只在一次机会中站出来反对继续任用裴延龄等人为相。这是因为德宗晚年猜忌心重任用小人,朝中大臣无奈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李诵明白其中缘由,便趁德宗心情好时提出了一些想法最终得到德宗的认可。
除了这次事件外李诵其余时候都谨小慎微十分严肃。他对父皇身边的宦官以及朝中文武大臣都若即若离从来不给人口实。他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而是该有的心眼都有。做太子期间他结交了许多好友如韩晔、程异等人他们都是李诵的知心好友只有在他们面前李诵才会敞开心扉。
然而李诵可能未曾想到德宗会活得那么久他是唐朝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在德宗驾崩的前一年似乎属于李诵的时代即将到来。然而多年的谨慎生活让李诵极度压抑身体状况极差。后来李诵突然中风无法行走。病榻上的德宗思念儿子不顾众人反对多次亲自探望并下令遍寻天下名医生为太子看病。
皇帝与太子病重让整个帝国陷入动荡之中。李诵常年担任太子是最合适的接班人无论是德宗还是文武大臣都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然而日日忧愁使德宗病情加深临死之前也没有见上儿子一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德宗死后李诵的身体竟然渐渐好转还亲自主持了父皇的葬礼。然而李诵的身体已经无法承担繁忙的政务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宣布退位安心养病。这次退位后没多久就病逝了至于李诵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不治身亡也有的人认为是一场阴谋。通过一些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出李诵的死或许与他的儿子有关。
长达20年的等待只换来了186天的皇帝体验实在令人惋惜。李诵的短暂执政生涯成为了历代帝王中最快由皇帝晋升太上皇的记录然而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福祉便离世了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