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为什么会被诛杀三族?真相是什么
诸葛家族悲剧:诸葛恪为何遭遇诛灭三族的命运?
在蜀国,聪明智慧的人才辈出,其中诸葛家族便是佼佼者。诸葛亮以卓越的智慧和担当精神,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的侄儿诸葛恪,同样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却遭遇了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
诸葛恪的父亲是诸葛瑾,叔父是诸葛亮,他自幼便受到家族熏陶,继承了诸葛家族的优秀基因。在吴国辅佐孙权时,诸葛恪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干。孙权驾崩后,年仅十岁的太子孙亮继位,他将一切朝政大事托付给了诸葛恪和孙弘素两位大臣。
这两位大臣之间却勾心斗角,互相拆台。诸葛恪凭借聪明才智,先行一步,将孙弘素骗入府中,将其乱刀砍死。他成功地赢得了这一局,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接下来,诸葛恪辅佐年幼的皇帝,担任首辅之重任。他大权在握,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号人物。他励精图治,以出众的才干大行仁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他减免劳役和税负,赦免在逃的罪犯,给百姓以恩泽。他高大英俊的形象,使他成为老百姓翘首以盼的人物。
诸葛恪的内心开始膨胀。他看到民众对自己如此爱戴,决定建立军功。他自以为诸葛亮附体,发兵进攻曹魏。第一战虽然喜获小胜,但这更加让他志得意满。他强行集结大军20余万,准备一鼓作气消灭曹魏。这一举动遭到吴国上下许多人的强烈反对,因为国力弱小,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诸葛恪已经听不进任何意见。
果然,在围困新城时相持月余,瘟疫流行开来。士兵们病逝伤残过半,只好无功而返,损失十分惨重。诸葛恪之前挣下的好名声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本就对诸葛恪不满的小皇帝孙亮和将军孙峻开始联手对付他。他们假意布置酒宴,实则是一个杀机重重的陷阱。诸葛恪虽然隐约意识到可能一去不返,但还是带着佩剑前往。最终,他的剑还未拔出鞘,便被斩杀在酒宴上。虽然皇帝下令放过诸葛恪的随从和手下,但孙峻还是灭了诸葛恪的三族,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个悲剧性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诸葛恪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才干无疑让人敬佩,但他的骄傲和膨胀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他的故事警示我们,权力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