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是明朝的学者,为何要加入天主教呢

灵异事件 2025-07-08 07:48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南京之行,徐光启心怀求访之念,却遗憾地错过了利玛窦。罗如望和郭居静两位传教士的热情迎接,为徐光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经过聆听罗如望对的详细解读,尤其是关于十诫的教导,徐光启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这场南京之行,并非偶然之举。徐光启的入教之心早已坚定且,他为此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建设。文献中展现的徐光启对义的兴趣,似乎更多聚焦于个人的救赎或宗教的启示。尤其是柏应理的记录中,关于“三位一体”的梦境、徐光启入教后的吉祥遭遇、子孙满堂以及其母升天的故事,更为其入教增添了神秘的“神迹”色彩。

但若仅将原因归咎于宗教因素,显然忽略了徐光启入教的多元动因。确实,徐光启的无可否认,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他在入教前对实学的深度关注。他呈给上海刘一煻的《量算河工及测量地势法》已显现出西方科学的影子。有学者认为徐光启入教是为了获取西方科学技术,或是认为徒必须抛弃儒家特征,这些观点都过于片面。实际上,在对待儒学与西学、西教的态度上,包括杨廷箱、王徵等第一代儒家徒都有复杂的态度和纠结。

徐光启与利玛窦、郭居静的交往虽短暂,但实学思潮的背景以及徐光启的实学品格为他入教和对西学的认同提供了基础。当徐光启以实学的通经、修德与经世致用的标准衡量西学时,他发现西学和西教与实学并无矛盾。

利玛窦等人进入内地后,积极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他们的努力赢得了士人的赞誉。他们采用考据学的方法,从儒家经典中寻找为宣传的合法依据。例如,他们将儒家经典中的“上帝”与西方的“天主”相联系,引出一些与儒家原始宗教相近的赏善罚恶的言论,这些做法让许多儒家士人对传教士产生了好感。徐光启正是在阅读《天主实义》等书籍后,认识到西学与实学通经传统并不相违。他对这些书籍中的理念产生了共鸣,发现这些理念与他的实学观念相得益彰。这种共同的认识让他更加坚定了入教的决心,并深入研究和传播西学。

徐光启的入教并非单纯出于个人救赎或宗教启示,而是基于他对实学的追求和对西学的认同。他在深入研究和理解西学后,发现其与实学并无矛盾,反而相辅相成。这种认识让他坚定了入教的决心,并为他后续的传播西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酒井法子毛发药检 疑作假扰乱警方搜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