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ufo >

新华社评贾平凹女儿的诗!

ufo 2025-04-22 16:17www.178767.comufo事件

尸字头入诗,自赏无妨,流觞需谨慎

新华社报道,冯源在杭州记录下这样一段文坛小故事。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其作品中巧妙地嵌入了“尸字头”的汉字,用以描绘那黄白之物的风采,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她的作品,是争议还是艺术的游戏之作,暂且不论。重要的是,文学创作中,我们既要勇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也要避免伤害诗歌的精致美。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诗言志、歌言美”,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心声,这是他们的自由。在挥洒才情的我们也需要尊重诗歌的美、诗人的身份,以及那些热爱诗歌的人们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在“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情境中,满口的是“粗俗之语”,那将会是多么煞风景的一件事。

关于与“五谷轮回之所”相关的内容,并非一定不能入诗。毕竟,《庄子》中亦有“讲在屎溺”的说法。在文艺作品中适当地打破禁忌,也是一种创作能力,能够更深刻地触动读者的心灵。人皆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过度的解构也可能引发读者的反弹,正所谓物极必反。就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尾,虽然想使用“一饭三遗矢”的典故,但最终点到即止,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取而代之,成为被人激赏千古的警语。

文学史上,家学渊源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汉书籍》中的三班、修安三曹、眉山三苏等。对于名宿的后代,我们既抱有期待,也避免过多的恶念揣测。全社会也期望他们在继承与创新之间下功夫,或许能后来居上,或许能标新立异。这样的文学繁荣,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这位女诗人的作品,无论是自赏还是流觞,都提醒我们文学创作的边界与底线。在追求创新与突破的我们也要尊重传统、尊重读者的感受。尸字头入诗,可以是自赏的独特表达方式,但流觞于众时则需谨慎,避免伤害诗歌的精致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